在社交网络流行的阶段,数以亿计的民众都开设了微博账号,关注人数变成了一种身份标识,不过,通过交易关注者这种不良行为也跟着出现了,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内情?
微博用户规模
如今,微博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渠道。腾讯微博曾经公布过,它同时服务的用户数量超过五亿,对于几亿中国人而言,拥有微博账号是很普遍的现象。各个用户在微博上的影响力有所不同,关注者数量被当作衡量身份的一种标准,微博上的知名人士因为拥有数百万关注者而备受瞩目。
粉丝买卖现状
市场上存在大量粉丝交易行为。某些销售者宣称,新浪微博账号最多能购入一千万追随者,腾讯微博账号最多能购入八十万关注者。知名博主叶匡政察觉到粉丝数量存在水分,他观察到自己拥有十几万粉丝的微博,其转发和评论互动频率,有时甚至超过了几百万粉丝的顶级博主,转发和评论的活跃程度成为辨别粉丝真实性的重要参考依据。
僵尸粉的分类
僵尸账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。第一种账号没有任何头像,也没有发布过微博,更没有关注过任何其他账号,它们关注的对象有一半是公众人物快手僵尸粉,另一半是其他类似的账号;第二种账号拥有头像,也发布过微博,并且有一些粉丝,不过微博数量不多,粉丝数量也不多,它们关注的对象中既有真实的用户快手僵尸粉,也有虚假的账号;第三种账号同样有头像,也发布过微博,并且拥有不少粉丝,它们会定期更新内容,但是发布的内容大多是营销性质的信息,粉丝数量通常在100到300人之间,它们关注的对象大多是真实存在的用户。
团队运营与收益
部分集体参与到了微博的管理工作中。来自厦门理工学院的学子们成立了若干小组,他们关注众多网友的微博账号,并且为企业维护官方微博平台,只要企业发布的微博内容被转发超过两百次,这些学生就能赚取数百元的报酬,这一现象也间接表明了微博宣传特别重视内容传播的次数。
“真粉”的出现
如今又冒出了比活跃粉丝更上层的“铁粉”。他们都是真实正常的微博用户,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商家转手卖给购买者当作粉丝。有个博主花了近百元买了千名粉,起初觉得这些粉很真实,结果后来发现是卖粉者与平台工作人员串通一气的结果。
粉丝买卖的起源与争议
这种做法最初是由服务商推广的,登记信息实施之前他们收购了大批账号,有时还用免费账号做活动招揽明星入驻平台。许多人觉得购买账号不妥,像是欺骗用户。例如张先生关注知名博主,仅仅因为对方拥有庞大用户群。但北京传媒学院的李教授觉得这是网络传播进程中的正常现象。知名网络法律专家孙某从不购买账号,曾向电商巨头投诉网店交易账号行为,但未获回应。
你对微博上买卖关注者这件事有什么看法?可以在留言区发表你的想法,同时请给这篇文章点个赞,并且转发给其他人。